日前,三場京港澳青年科學家沙龍在北京經開區舉辦。沙龍充分發揮“京港澳青年科學家大會”品牌效應,依托市科協組織人才資源優勢,借助京港澳科技團體合作機制,聚焦人工智能、量子通訊、生物醫藥三大前沿科技領域,搭建起三地青年科學家高端對話的交流平臺。
其中,“量子科技產業發展現狀剖析與未來征程”主題沙龍,由北京物聯網智能技術應用協會、香港物聯網商會、澳門人工智能應用協會牽頭組織。沙龍精心設置了主旨演講、青年對話、項目路演等環節,以學術交流為橋梁紐帶,搭建起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有力助推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讓科技之花在實踐的土壤中綻放。
沙龍現場
沙龍匯集了來自北京、香港、澳門的多位青年科學家、科技工作者。活動中,他們圍繞量子科技前沿動態、跨區域協同創新路徑及產業落地實踐等核心議題,展開了深入而熱烈的討論,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與深刻見解,共同為推動量子產業未來發展出謀劃策,貢獻智慧與力量。
量子科技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
從“墨子號”遨游太空到地面量子通訊干線縱橫交錯,從實驗室的精密演算到產業界的技術攻堅,量子科技正一步步走出象牙塔,融入智能制造的生產線、守護千家萬戶的信息安全、支撐國家基礎設施的穩定運行。
香港理工大學量子技術研究院院長、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劉愛群,以“探究量子微處理器芯片對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的影響”為題作主旨報告,他為大家勾勒出從數碼時代到人工智能時代量子科技清晰的發展路徑及未來前景。
量子計算機的發展共有四條主要路徑,分別是離子阱量子、超導量子、光量子和新興的中性原子。量子計算機領域是一個偉大而有前景的領域,預計三到五年內其市場規??蛇_170億美元,但確定其路線并非易事。目前的投資方向主要在硬件產業方面,軟件產業涉及較少。
量子計算機面臨的挑戰主要在于量子比特的擴展性以及如何提高精度。前者決定了量子計算機的規模大小,后者影響著其使用效率的高低。專家著重介紹了團隊在光量子方面的探索歷程與取得的成果。他表示,光量子潛力巨大,但光芯片的加工仍面臨諸多挑戰。目前,團隊正在通過對比試驗,驗證光芯片與現有計算機水平算法的一致性。
劉愛群認為,量子計算機的發展之路還很漫長,因此不必急于追求巨大的成就。目前,團隊正在將量子芯片與傳統CPU芯片進行組合,探索解決當下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領域存在問題的有效途徑。
最后,他總結道:“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正推動各產業、各方面不斷更新升級,也對計算機算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戰。量子計算、量子通訊……量子究竟能對未來產生怎樣的深遠影響?目前尚無確定答案,一切仍在探索之中?;仡櫧倌陙砣祟愇拿髋c科技發展歷程,太空技術、互聯網、自動駕駛、基因技術、半導體技術等,大約每十年就會迎來一種新突破,而這些突破一直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span>
量子科技的發展現狀及應用
在專題報告環節,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首席科學官黃瑩,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周來,香港城市大學物理學系教授王欣,清華大學博士、華翊博奧(北京)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趙文定,也紛紛分享了自身對量子科技發展現狀的認知。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首席科學官黃瑩從團隊研究及進展的角度談到,作為一個研發機構,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以原始應用為導向做了很多關鍵技術研究。他通過介紹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數碼健康、智能制造新型工業化、集成電路,以及元宇宙等方向的應用,充分展示了量子在應用端的廣泛合作前景。
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周來揭示了量子科技從理論走向實踐,成為未來信息技術基石的趨勢。他談到量子密鑰的分發路徑及關鍵參數問題,并表示未來量子通訊將在光芯片以及探測器方面進行集成,在網絡拓撲結構方面開展更多相應研究,并對傳統的光通信、光網絡進行融合。
香港城市大學物理學系教授王欣介紹了量子計算機在硬件體系方面的進展。他表示,團隊研究的是基于半導體量子點的自旋比特,即如何緩解自旋與自旋之間因耦合較弱易受環境噪聲影響而產生的誤差,以及多個耦合后產生的問題等前沿難題。他指出,團隊致力于通過動力學修正量子門,這將為在軟件上實現量子點的量子計算提供有益的理論工具。
清華大學博士、華翊博奧(北京)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趙文定介紹了團隊在離子阱量子和量子算法應用的進展。他認為,量子計算服務不需過多關注底層設計,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上層應用算法。他也通過投資組合優化、醫療等團隊正在服務的例子,詳解了當前合作的算法應用情況。
量子、物聯網與人工智能融合的新商機
在青年對話環節,6位科技工作者圍繞量子通訊、量子計算能否突破AI瓶頸,以及它們與物聯網、人工智能融合能否帶來新商機等話題,展開了深度且富有洞見的分享。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姜越表示,其團隊致力于借助量子力學的并行、糾察、疊加等基本性質,實現量子計算加速。這些特性在資產配置優化、調度優化、醫學分子模擬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量子計算還將為人工智能、物聯網的資源調度或算法優化探尋最優解,助力這些領域實現更高效的發展。
量旋科技(香港)算法研究員巫梓鵬認為,針對特定問題,目前量子計算機能夠找到比經典方法更優的解決方案,展現出獨特的優勢。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副研究員周立談及量子抵抗時表示,目前量子抵抗主要有QKD密鑰分發、抗量子目標兩個路徑。制定抗量子標準協議方案,有力推進了相關應用的落地。團隊的思路是改造經典網絡、通過替換通信協議,實現物聯網以及安全需求較高領域的替代方案。未來,也期望量子通訊能夠逐步取代傳統通信方式。
澳門人工智能應用協會理事長劉純斌表示,從能落地應用、普及民用的角度來看,人工智能領域不同廠家推出的各種大模型,面臨著不同程度的瓶頸。未來,如果量子技術能在這個技術路徑上發揮作用,將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北京交通大學博導任爽談到,量子計算、量子通訊、量子科技作為底層關鍵技術,可支撐領域較多,應更多地結合當前主要產業變化與布局,以降本增效為整體方向。這幾個量子領域的應用需要一個迭代的過程,只有從產業效益出發,才能更好地推動整個產業的迭代發展。他還提到,量子計算可能并非最終產物,未來還會有更前沿的技術涌現。
香港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智庫特聘副研究員、師資博士后、學術顧問郭永真認為,量子通信將在軍事、物聯網方面得到應用。量子計算的逐漸成熟有望提高算力效率。量子測量和量子加密等應用也具有廣闊的前景。
活動中,2025年新加入京港澳科技團體合作機制的成員單位,在沙龍現場進行了簽約,另有6家企業在現場進行了路演。沙龍不僅進一步推動了京港澳三地科技團體深度協同,還促進了青年科學家跨界研討,以及企業與研究機構精準對接,為量子科技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制作:北京市科協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