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密信密話是中電信量子集團推出的全球首個量子加密安全通話與辦公應用,它使用量子加密技術來保護消息、語音、視頻、文件、會議等通信內容的安全。
當使用普通手機進行通話時,竊聽設備清晰完整地記錄下通話錄音,而使用搭載量子加密技術的定制手機進行通話時,竊聽設備記錄下的通話錄音則變成一段噪聲。童瑞麟解釋說,這是因為在通話時,主叫手機話音器在收音后就使用量子密鑰對數據進行加密,被叫手機收到后,在芯片內通過相同的密鑰進行解密。整個通話過程實現端到端的加密,竊聽者即使截獲數據也會因為沒有密鑰無法解密,從而實現了從源頭進行加密,可以徹底隔絕軟件、網絡等層面的竊聽風險。
目前,量子密信密話已經在政務、政法公安、軍隊、應急、金融等各行各業有了規模應用,接入應用上百個,用戶規模接近600萬,服務單位超3000家。
“隨著公眾隱私保護意識的逐步提高,未來量子通信用戶規模有望達到數千萬級?!敝须娦帕孔蛹瘓F董事長呂品表示,量子安全通信已經走向了實用化。
融合創新,賦能基層數字化治理
除量子密信密話外,中電信量子集團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用戶最多、應用最全的合肥量子城域網,為黨政機關提供量子安全接入服務和數據傳輸加密服務,并推出融合了量子加密、人工智能、數字化印控等技術的“量子云印章”。
在合肥高新區,高頻行政審批改革事項清單有40項,職能部門將40項清單中涉及到的經濟、建設、基層治理等13枚重點行政審批專用印章統一納入“量子云印章”管理體系,由區政務服務中心管理使用,實現審批用章的全流程監督,從源頭杜絕“人情章”“空白章”“糊涂章”等違規現象,政務服務規范性和透明度顯著增強。
負責開發設計“云公章”系統的中電信量子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量子云印章是傳統印章的數智化升級,可實現用、傳、存、稽核等用印全流程量子加密安全保護,讓每一個蓋章過程可防控、可監管、可追溯,有效賦能基層數字化治理。
切切實實的服務場景,讓人們感到量子科技離現實生活并不遙遠。
記者了解到,目前,“量子云印章”已經在安徽、北京、河北、陜西、山東等地的政務審批、鄉村治理、財務審計、企業流程管理等場景部署使用,覆蓋政務、金融、能源、醫療、教育等多個行業,服務萬余家單位。
隨著更多應用場景的拓展,“量子云印章”將繼續為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呂品介紹,量子計算是基于量子力學的全新計算模式,具有原理上遠超經典計算的強大并行計算能力,但是量子計算具備應用價值的前提條件是“量子計算優越性”,即針對特定問題的計算能力超越經典超級計算機。
兩月前,中電信量子集團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具備量子優越性能力的超量融合云平臺——“天衍”量子計算云平臺,入駐國家超算互聯網平臺SCNet(SupercomputingInternet)。通過新增量子算力類型與傳統超算資源深度融合,將推動人工智能、密碼破譯、藥物研發等關鍵領域的突破性創新,全面拓寬高性能計算的應用邊界。
平臺接入由一臺24比特、兩臺176比特和一臺504比特量子計算機,組成國內“規模最大”的880比特超導量子計算集群。未來將接入全國目前最高水準的超導量子計算機“祖沖之三號”同款超導量子計算機。
這是在中電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科技體驗館內拍攝的“墨子號”量子衛星模型(7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鋮 攝
基于天翼云通智超量算力調度能力,實現了經典計算和量子算力的高效混合調度。
目前“天衍”量子計算云平臺訪問量已突破3000萬,覆蓋海內外60多個國家的用戶,實驗任務數超過160萬。
值得一提的是,“天衍”量子計算云平臺入選“2024央企十大國之重器”、國務院國資委十大國有企業數字技術成果。
目前,中電信量子集團與國盾量子在量子關鍵技術攻關、應用場景拓展、產品化能力建設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實現從器件、芯片、模組、設備、平臺等核心技術到解決方案、交付運營的全棧式自主可控。
國資央企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量子科技領域已然從前瞻布局轉向大力投入。中國電信在量子領域打造的“國資央企+前沿科研機構+科創企業”已成為科技創新新范式。
2025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國際量子科學與技術年”。這不僅是對量子力學誕生百年的歷史性紀念,更是對量子技術從理論走向應用、從實驗室邁向社會的全球性呼吁。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拓展,量子科技有望在更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點亮未來的產業發展之路。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王健生 陳雯 張海帝)
END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責編/制作:王選涵
審核:劉維
政審:蔡若愚
終審:李韶輝